Google+ 機動學論壇(TALKING MECHANISMS): 06/11/07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如何測定齒厚呢?


B94611034 張延瑋

在課本上有提到齒厚之計算用以分析齒輪軸承受應力及其應變
書上內容是利用漸開線函數 或用MATLAB函數之ainv()來求得齒厚
關於齒厚測定之種類 是可分成三種1.弦齒厚2.跨齒厚3.跨銷值
1.弦齒厚(節圓弦齒厚) (量測弦齒厚應在節圓處)



在量測時是以齒頂為基準,量測左右兩側齒面與節圓相交處的齒厚。
關於將齒厚游標卡尺的用法及順序說明於下:
(1)先把本尺爪對準滑塊爪,使齒厚尺的 0 點確定。此時因卡尺兩爪部的
前端容易磨損,必須小心。

(2)把量齒高的榫舌對合卡尺的齒高,用進給螺絲固定。然後用進給輪來
移動齒高滑塊,使它對準游標卡尺,再用固定螺絲把滑塊固定。

(3)把榫舌的測定面接觸到齒輪的齒冠圓(外周),推動進給輪來進給齒厚
滑塊,使滑塊爪的測定面與齒面接觸時,由游標卡尺的刻度讀出其尺寸 。
齒厚滑塊的進給法與高滑塊相同。

2.跨齒厚 (跨齒數的選擇最好能使量測的接觸點置於節圓處)



測定部位在齒輪圓周上各差90度的齒寬中央處。用錶規與
卡尺組合而成的測定器,在小齒輪的測定時非常方便。

3.跨銷值 (量測的直線距離要能垂直齒輪軸線方向)



齒厚測定方面還有銷徑(Over Pin)法。這是在相對於正齒輪直徑上的齒溝(偶數溝)
中各插入銷,然後測定其外側尺寸(內齒輪時測其內側尺寸),而求出齒厚的方法。
在螺旋齒輪的情況,外齒是量測兩量銷或珠子外側的距離,內齒輪是量測兩個珠
子中間的距離。


*另外齒厚的量測位置在弦齒厚與跨齒厚的量測位置應取齒面寬一半處,每隔大約90度作
一選擇來量測。跨銷值法亦置於齒面寬的一半處,以大約垂直的 兩跨銷處作量測。 Read more!

銑床機械加工

3
我是王啟維
因為大二上有修工廠實習
其中銑床也是我們操作實習的重點
而銑床之所以可以這麼容易上下左右移動
速度改變等等
都是靠齒輪的運作
以下就是介紹
銑床是機械加工中的重要工作母機之一。
由於銑床能夠精確的將工作物銑平面、銑曲面、銑溝槽、銑齒輪、銑種種複雜的形狀,
因此對機械生產、模具生產或工具生產作業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利器,
其用途凌駕一般鉋床之上。
考據其發展過程,銑床最初是由車床演變而來的。
最原始的銑床操作,是在車床的兩頂心間,裝置一心軸,
在心軸上再裝置一小圓形鋸片或銑刀,另在車床刀架上裝置工作物,
然後進行銑切,此種施工方法,雖屬簡易,但經過多年的改良,
巳逐漸發展成為近代化的各種精密銑床,同時配置各種銑床附件及改進所用的切削工具,
以達成各種不同工作求作要求,成為機械加工中的萬能機具。
銑床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一)萬能銑床和(二)立式銑床(三)臥式銑床。
萬能銑床用處最多的一種銑床其床台除可作縱向、橫向及垂直的移動外,
並可在水平方向左右迴轉各45度。銑刀則裝心軸上,心軸有十餘種轉速,
配合床台三種方向的進刀,因此可用多種銑刀以及不同的條件,來適應工作的需要。
且因床台可以旋轉,故可銑切螺旋的工作及有角度的面,因此稱之為萬能銑床。
立式銑床的心軸是垂直的,其構造亦與萬能銑床類似。
銑床的心軸可以上下移動,與鑽床心軸相仿,
故其用途,除垂直銑削加工外,亦可用於工作物的鑽孔,搪孔等。
銑床是一種精密的機具,一位優良的銑床工,除須瞭解各式銑床的構造和性能外,
尚須具備熟練的技藝以及相當程度的機械理論知識和機工數學基礎。
例如:為適於工作物的不同材料性質,如何選擇切削速度,
銑刀的安裝及如何決定進刀的大小,工作物的裝置,
以及銑床各種附件的使用等。在各種附件中,用途最廣的是分度頭,
利用分度頭可將工作物繞軸旋轉一定的角度,可賴以銑齒輪及銑不同角度的孔或槽。
此外,在銑床上尚可銑切螺旋,如鑽頭的螺旋槽等。
銑切時,工作物繞軸旋轉,同時銑床床台作縱向移動,
再經過複式齒輪的組合及螺旋分度頭的配置而加工,應用不同的齒輪組合,
床台縱向移動與工作物轉動的比例亦可隨之變化,因此可銑切甚多不同的導程
以上就是銑床的工作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定安全圖章,保護您的 Yahoo!奇摩帳號不被駭客盜用!
http://tw.info.yahoo.com/seal/index.html

Read more!

關於文章亂碼--解決方法

5

B94611021 張淳皓

  下面有兩篇文章出現方塊文亂碼的就是我,現在找出亂碼的原因了。

  原因出在信件的文字編碼與網頁不同,"機動學論壇"預設是以Unicode(UTF8)做編碼,而Outlook2007注意,是2007預設是以Big-5為外寄郵件編碼,改變預設編碼的方法如下:

1. 點擊 工具",打開 選項

2. 選項"視窗點擊 郵件格式",再點選"國際選項"。

3. 將"欲使用的外寄郵件格式"改成"Unicode(UTF-8)

另外下面有一篇關於機械加法器的介紹漏打個人姓名,抱歉造成困擾。

Read more!

機械加法器

5

  有時候自己會想,機械與電子到底能有多相近,在生機系這兩年來,看到的主要都是用電子來控制機械,例如利用電控系統來操作機器人、控制機械手臂,或是純電子的機器視覺研究,通常兩者是無法互相取代的,但在其他方面,兩者都無法互相取代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回朔電子系統的源頭是個不錯的方法,事實上,現今電子系統的加法機構與最早的加法機在原理上相去不遠,都是"補足則進位"、"不足則保留",而最早的加法器都是以齒輪互相組合而成,用這些齒輪的目的不在於傳動動力,是在於進位的代表,一個最簡單的十進位器可用一組1:10齒輪來代表,在齒輪上以相同間隔標上0~9的數字,串聯相當數量的齒輪,你便能得到相當大小的數字表現;另外,如果你嫌齒輪上標示的數字歪斜不易區分,也可以考慮採用類似日內瓦機構的機制,讓數字能定格呈現。

  說這些的用意是在於,現今電子計算機能做的計算(加減法),其實都可以用對應的機械結構來代替,但在考量經濟效益的因素下,例如算兩個超過10位的數字相加,一台120公克簡單的電子計算機就能辦到,但若要用機械結構(加法器)"硬"來,你也許得操弄著一台重達20公斤的巨大鐵箱才能得到結果! 這樣一來,你會選擇用電子計算機,還是使用"古早人的智慧"加法器?

 以下是有關機械式計算機的年代和簡介:

巴斯卡的滾輪式加法器

巴斯卡的滾輪式加法器

1623德國科學家施卡德Wilhelm Schickard)建造出世界已知的第一部機械式計算器,成為計算機世代之父,這部機械改良自時鐘的齒輪技術,能進行六位數的加減,並經由鐘聲輸出答案,因此又稱為「算數鐘」,可惜後來毀於祝融,施卡德也因戰禍而逝。

1642法國數學家巴斯卡為稅務所苦的稅務員父親發明了滾輪式加法器Pascaline),可透過轉盤進行加法運算。1673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使用階梯式圓柱齒輪加以改良,製作出可以四則運算的步進計算器Stepped Reckoner),可惜成本高昂,不受當代重視。

直到1820之後,機械式計算器才被廣為使用。法國人湯瑪斯Charles Xavier Thomas)以萊布尼茨的設計為基礎,率先成功量產可作四則運算的機械式計算器,後來命名為湯瑪斯計算器(Thomas Arithmometer),此後機械式計算器風行草偃,直到1970年代150年間,有十進位的加法機Addiator)、康普托計算器Comptometer)、門羅計算器Monroe Calculator)以及科塔計算器Curta Calculator)等相繼面市。萊布尼茨還倡導過現代電腦的核心理論──二進位系統,不過直到1940年代(從1800年代巴貝奇,到1946誕生的ENIAC),大部份的設計連小數點都未能兼顧。

以下是曾上市過的加法器介紹網頁(英文)(還蠻特別的)

http://www.vintagecalculators.com/html/addiator.html

http://www.calculators.de/r.htm

Read more!

Stewart Platform 的各種應用案例

4
B94611037 蔡智鴻
大家可以到這個網站,看看他的應用實例。
有圖片的喔!!要點進去才看的到!
Stewart Platform 的各種應用案例

由於史都華定位平台其高精密度、高剛性、相對體積較小的特性,其應用範圍也極為廣泛,如

飛行模擬訓練器 旋轉運動
電動玩具 旋轉運動
銑床、鑽床、立式與臥式三軸切削中心 平移運動
天文台觀測平台的結構應用
力與力距量測儀 風動測試
機械起重機 由於其二力構件的特性,可用來作需要高剛性的起重機
快速成型機 由於其能夠在高加速的情況下提供高精度,可降低開發的時間
輪胎測試 旋轉及平移運動
坦克車駕駛訓練台 旋轉與平移運動
管道噴漆機械人 旋轉及平移運動
精密組立機械人 旋轉及平移運動
手術用微型機械人 利用其結構簡單、剛性高的原理,可做出精巧的微型機械人
牙醫手術用平台 可利用一個小的踏板平台來操控大的平台運動
遠距操作機械手臂
飛機引擎軸承安裝定位 由於其需要瞭解其安裝上的各方向的力均平衡,使安裝的位置最適當,可利用史都華平台二力構件的原理,由其桿子上應變規的變化來作修正

無數種其他應用的可能性



Read more!

Stewart-Platform 基本原理

5
蔡智鴻 B94611037
看過這篇文章之後,感覺Stewart-Platform好像很有用,所以跟大家分享!

Stewart-Platform 基本原理


史都華平台為一封閉式工作平台,其由一固定的底板 ( base ) ,接有六個 joints 可動板上也有六個 joints ,而六個可變桿長之桿子,上接在一可動板之 joints ,下接?板上之 joints ,而由六個桿長的變化此結構,史都華平台擁有可操作的六個自由度,適合高精密度或 3D 曲面的加工。

史都華平台每一根桿子都是二力構件,只承受軸向力(張力或壓力),比起傳統懸臂樑之結構剛性高。

而由於史都華平台的可動板是由六根腳(即桿子)支撐,所以工具機業叫它做「六足 (HEXPOD) 工具機」,另外因為其並聯式的結構,在機械人學中把史都華定位平台叫做「並聯式機械人」


Stewart Platform 發展史

1948 年法國人 V.E.Gough 首創史都華平台,用於輪胎的測試。

1965年史都華氏發表並聯式六軸機械人的設計,並用來製作飛行模擬器後,史都華平台逐漸成為飛行模擬器之標準機構。

1979年 MacCallion 根據史都華平臺機構設計出第一架作為機械手臂的並聯式機械人,將其應用在自動化裝配上。從此以後史都華平臺機構又稱並聯式機械人。

1983年Hunt提出另一類型的並聯式六軸機械人,並首度對並聯式機械人展開系統性的機構學分析。此後,從實用觀點著眼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的太空計畫與尖端醫療技術研究的經費,為這型機構在90年代急速地開發出相當廣泛的應用領域:車輛模擬定位平台,主動式防振平台、自動組裝、精密定位╱指向、手術機械人、自動塗裝等。

但是,由於該機構為具有六個自由度的空間機構,分析困難,因此機構學界對該機構的研究進展一直相當有限。

直到法國國家科學院的J. P. Merlet 博士從1985年引入幾何學分析法後,奇異行為、工作空間與順向運動學等研究才開始順利展開。

不過,1985-1994年間,學界(以J. P. Merlet博士為主)對該平臺機構的興趣主要在於特殊用途的平行式機械人。

1994年英國 Geodetic 公司在芝加哥工具機展展出 HEXAPOD 五軸加工機(由史都華平臺機構提供三個平移自由度,外加五軸頭提供兩個旋轉自由度),美國Giddings & Lewis 公司也同時展出 Variax 三軸工具機。於是史都華平臺機構一實在工具機業聲名大噪。

次年(1995年)Machinery 雜誌元月號兩篇專文介紹 HAXEPOD 工具機,標題是「Machines for the 21st centry」。工具機業對 HAXEPOD 工具機的狂熱,可以從德國 Fraunhofer IWU 的研究群的下述結論清楚看出來[22]:未來模具工業需要大量高精度(精度50微米以內),高切削速度(1000 M/min),高進給(5 - 10M/min)的自由曲面加工,這些工件必須用五軸加工機進行加工才符合經濟原則。

Read more!

日內瓦機構介紹-張淳皓-b94611021

5  
早先在課堂上見到日內瓦機構,想起之前曾在網路上見人用樂高拼出類似機構,現在手邊找不到相關的影片聯結,到是找到幾個不錯的示範影片,可當不錯的講義素材。

影片(日內瓦機構-平面)

影片(日內瓦機構-立體)

  在我看來,日內瓦機的特色在於能把"類比"的訊號轉成"數位",比照著影片更容易體會這樣的想法,影片上方的圓輪轉動可說是類比的狀態,他可用角度指定任意的位置,但下方的十字形槽板,只在四個方向有位置定義,因此可視為一個4進位的位元。

以下是其他有關日內瓦機構的簡單介紹,可比較其他同學關於鐘錶機構內部的介紹資料詳讀:

  日內瓦機構早先是日內瓦鐘錶廠應用於防止發條過度捲緊的裝置,驅動銷與半圓凸輪固定在銷輪上,當銷輪旋轉時,驅動銷進入日內瓦輪的滑槽,爾後,半圓凸輪與日內瓦輪之圓弧輪廓相嚙合,雖然銷輪繼續轉動,但日內瓦輪受制於半圓凸輪而不動。日內瓦機構之速度特性,與搖桿與滑塊之速回部分的特性相同。

  日內瓦機構自古就作間歇迴轉機構使用,現在此種機構作迴轉移送使用的機械極多。一般使用很多的型有外轉日內瓦,分配數為4~6程度之多。日內瓦確實有運動性良好的特點,前所述的運動加速度曲線,始點與終點不會0而是具有有限值,有關此點曲線變成不連線,變成發生振動的原因。即日內瓦機構為移動開始與停止時有伴隨振動的缺點。 分度盤數愈多,加速曲線變成平穩,能得圓滑的運動。 Read more!

介紹與機動學相關的益智產品

5
B94611021
張淳皓

這次再以學校帳號寄出,並設定UTF-8編碼,希望不要再亂碼了


 不知各位同學對這次杜鵑花節時學長們展出的自製機動玩具有沒有印象,那一隻用鋁架和螺絲鎖成,並以有線遙控器遙控的模型,走起路來的樣子就像一只螃蟹,如果你有印象並且感興趣的話,那你可以去以下介紹的網站

 

 大人的科學 http://otonanokagaku.net/

 這是由日本學習研究社「The Mechanical Animal Series」仿照生物結構,並結合現代遙控技術所做成的"玩具",杜鵑花節上學長們展示的是"螃蟹"(Mobile01介紹),其內容物可從前面的介紹網站看到,未組裝前的零件可看出許多種的連桿,這一系列的產品特色就是將生物的某些結構加以簡化,再以鋁製連桿模擬這些結構並使其動作。

 不過這一套將近2000 up台幣的玩具可能在價錢上就令你卻步了,但別灰心,日本學習研究社也有出一系列精簡版的小模型,大人的科學-扭蛋版(mobile01介紹),甚至,自己也可以用壓克力或厚紙板來製作自己的動態模型。

Read more!

離合器結構


看到下面王啟維同學寫的手排車介紹,寫的很good。
不過由於只是純文字的,感覺可能比較不好懂。
所以我又去網路上找了些圖片,再寫了些解釋,分享給大家看看了解囉。

1- 離合器分離踏板 2- 偏心彈簧 3- 支承A 4- 離合器拉線自動調整機構 5- 傳動器殼體上的支承B 6- 離合器操縱臂 7- 離合器分離臂 8- 離合器分離軸承 9- 離合器分離推杆

其實,簡單來說,顧名思義,離合器是控制兩個不同的機件間的「離」跟「合」的裝置。汽車能夠跑,是將引擎發動所產生的動力經過離合器、變速箱等構造傳動到車輪後而帶動其旋轉。在引擎那頭有一個叫做主動盤的構造,要連往變速箱有一個叫做被動盤的構造,離合器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決定主動盤和被動盤是否一起轉動。當離合器讓主動盤和被動盤分「離」時,主動盤的轉動並不會帶動被動盤,所以即使引擎在旋轉,車輪也不會有動靜;而當離合器讓主動盤和被動盤密「合」時,主動盤和被動盤會一起旋轉,引擎的動力便能經由變速箱傳至車輪。我們開車時,會在換檔的動作之前踩下離合器,就是要讓引擎和車輪暫時先分「離」,等換過檔後,再「合」起來。

1-飛輪 2-從動盤 3- 壓盤 4-膜片彈簧

離合器的主動部分和從動部分借接觸面間的摩擦作用,使兩者之間可以暫時分離,又可逐漸接合,在傳動過程中又允許兩部分相互轉動。

另外,除了最常見的機械式離合器之外,還有所謂的液力離合器以及電磁離合器,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想深入研究的人可以自行到網路上搜尋一下喔。

液力離合器

1- 葉輪 2- 輸出輪 3- 4- 油的流向

液力離合器靠工作液(油液)傳遞轉矩,外殼與泵輪連為一體,是主動件;渦輪與泵輪相對,是從動件。當泵輪轉速較低時,渦輪不能被帶動,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於分離狀態;隨著泵輪轉速的提高,渦輪被帶動,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於接合狀態 .

電磁離合器

1- 磁粉 2- 輸入側 3- 輸出側 4- 激磁線圈 5- 線型粉末 6- 磁通

電磁離合器靠線圈的通斷電來控制離合器的接合與分離。在主動與從動件之間放置磁粉,可以加強兩者之間的接合力,這樣的離合器稱為磁粉式電磁離合器。

嗯,大致離合器的介紹就這樣啦,希望大家會有興趣囉。

B94611042 王志豪

Read more!

木牛流馬


最近時常在尋找些古代工藝科技的東西,這次我找到的是木牛流馬,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後,有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製造了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証這些歷史的習慣。科技和人文沒有結合,造成了不少東西因而失傳了。

書上關於木牛流馬的介紹,是這樣的。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裡,群行者二十裡。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由於缺乏圖形的佐證,因此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有很大的爭論。其中較可靠的說法:一、木牛流馬即為現今所稱的獨輪車;此種主張的人數最多。二、木牛流馬是步行機器;主張此論點的有【南齊書-祖沖之傳】、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政治與謀略觀】與李昉【太平御覽】…等,上述著作皆認為木牛流馬是失傳的古機械。三、木牛是獨輪車、流馬是四輪車。

基本上這樣看起來,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設備,流馬不過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然而大陸那邊有些學者還真的蠻強的,根據書上的描述,真個地復原了木牛流馬。

以下這個是王湔型木牛流馬,他認為四川棧道並不適合獨輪車的行走,因此木牛流馬應是「由連桿構成之步行機器」





當然,後來又有不少人對這個機構做了不少改進,這些網路上都查得到。

而我個人的想法,則是認為,木牛流馬應該只是個板車吧,我覺得沒必要弄得這麼複雜。它應該是有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然後裡面採用一些齒輪機構,曲柄連杆機構。當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杆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運行起來后因其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省力的目的了。

至於有關扭轉牛舌就不能行走的記載,道理應該很簡單,大概裡面有防反轉的棘輪機構吧。最近稍微看了一下機動學課本的最後一章就有談到這種機構,感覺上這種棘輪機構用在這裡應該蠻合理的。我個人是覺得既然這種東西是用在軍事後勤上的,以當時的生產力而言, 理當構造不會那麼複雜才對。不過關於這些歧異還是很多,可能還得有賴於考古學家的研究囉。

給大家看看這個古代的科技智慧,做個參考哩。機構總是由簡單的學起嘛~~~呵 Read more!

凸輪軸應用


凸輪軸應用------頂置凸輪軸

B94611019 沈君恆

汽車發動機是由曲柄連杆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統,燃油系統,潤滑系統,電氣系統和機體等組成,大大小小零件有近千個,它們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凸輪軸了。在現代轎車的技術規格表上,經常可以看見 凸輪軸這個名詞出現在發動機性能欄裡。


  凸輪軸是屬於發動機的配氣機構,配氣機構是保證發動機在工作中定時將新鮮的可燃混合氣充入氣缸,並及時將燃燒後的廢氣排出氣缸的機構。


  它由進氣門,排氣門,氣門挺杆,挺柱,搖臂,凸輪軸等組成,其中凸輪軸因其橫截面形狀近似桃子,又稱桃子軸或偏心軸,是配氣機構中的驅動件,專門驅動氣門按時開啟和關閉。各種車型發動機的凸輪軸的架構大同小異,主要差別在於安裝的位置,凸輪的數目和形狀尺寸不盡相同,特別是凸輪軸的安裝位置,被列為區別發動機構造和性能的重要標誌。目前發動機的凸輪安裝位置分為下置,中置,頂置三種形式。


  轎車發動機由於轉速較快,每分鐘轉速達5000轉以上,為保證進排氣效率,都採用進氣門和排氣門倒掛的形式,即頂置式氣門裝置,這種裝置都適合用凸輪軸的三種安裝形式。


  如果採用下置式或者中置式的凸輪軸,由於氣門與凸輪軸的距離較遠需要氣門挺杆和挺柱等輔助零件,造成氣門傳動機件較多,架構複雜,發動機體積大,而且在高速運轉下還容易產生噪聲,而採用頂置式凸輪軸則可以改變這種現象。


  現代車一般都採用了頂置式凸輪軸,將凸輪軸配置在發動機的上方,縮短了凸輪軸與氣門之間的距離,省略了氣門的挺杆和挺柱,簡化了凸輪軸到氣門之間的傳動機構,將發動機的架構變得更加緊湊。更重要的是,這種安裝模式可以減少整個系統往復運動的質量,提升了傳動效率。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頂置凸輪軸一方面縮短了與氣門的距離,另一方面卻拉大了凸輪軸與曲軸之間的距離。由於凸輪軸是由曲軸帶動的,因此兩者之間一拉開距離就必須要用鏈條及鏈輪做轉動,架構比下置式凸輪軸的齒輪嚙合傳動複雜得多。儘管如此,人們衡量利弊還是喜歡採用頂置式凸輪軸。


  頂置式凸輪軸有多種驅動氣門的形式,有用搖臂過渡驅動式,也有直接驅動式,其中直接驅動式對凸輪軸和氣門彈簧的設計要求相對較低,往復運動的慣量最少,特別適用於高速運轉的轎車發動機上。另外,近年在高速轎車發動機上還廣泛採用齒形皮帶來代替傳動鏈,這種皮帶是用氯丁橡膠製作,混有玻璃纖維和尼龍織物以增加強度。採用齒形皮帶代替傳動鏈,可以減少噪聲,減輕架構質量的降低成本。


  轎車發動機按照頂置凸輪軸的數目,分為單頂置凸輪軸和雙頂置凸輪軸,由於中高檔轎車發動機一般是多氣門及V型氣缸排列,需採用雙凸輪軸分別控制進排氣門,因此雙頂置凸輪軸被不少名牌發動機所採用。由於凸輪軸的安裝模式直接涉及到整台發動機的構造和性能,因此,頂置凸輪軸也和多氣門一樣,被視為衡量轎車發動機的一項重要的標誌,列入了轎車技術規格表中。

附檔裡有附圖完整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