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學繳交作業純屬急就章,所以作業內容常只有程式,未加說明,甚至連執行結果也付之闕如。上課時有同學要求僅繳交作業,不必考試,這當然可行。不過若有此認識,作業必須做的有模有樣,不要一味抄襲或變裝,對作業則不求甚解。這樣成績不但分不出高下,反而造就抄襲歪風。所以若要不考試,則每個人的作業要注重自己瞭解的程度,不會可以問人,直到自己完全體會,然後寫出自己的東西。不要僅憑一個程式作為答案就繳交出來,否則最終只是作業垃圾,沒有任何意義。下面有幾個重點大家請切記:
- 作業要自己作,不要拿別人抄襲或改裝,甚至央請別人替你上傳,這些都失去作業的本質,故請以考試的精神對待自己的作業,會的人可告訴他人怎麼做,而不是將自己的作業全部傳給別人,像張志鵬同學那樣(至少我在懷疑)。
- 寫出的程式自己必須完全瞭解其意義,並且加以說明及執行,所以程式的格調與寫法會因人而異,但不會像前面幾個作業產生千篇一律的情形,千萬不要提交未經執行過的程式。
- 寫出的程式要配合原來題目的旨意進行討論,或者改變參數,討論其結果變化,多討論為什麼及如何改以及可能的結果。
- 多用函數程式,少用script檔。前者可以利用輸入參數變換範圍也可以呼叫其他函數,也可以將其中呼叫的小函數放在主程式後面,共同執行,其彈性較大。
- 請多用自己的部落格發佈,多採用部落格之圖片上傳功能。上傳若採用其他軟體(如ACDSee),其他人觀看時還要下載該軟體,並不太適合,也浪費時間,請儘量不採用。有些同學仍然堅不使用部落格,不過在評分上會差很多的,可以自己酙酌。
茲以作業四第一題為例,解說如下:
考慮點:
- 設正三角形邊長為L,則其原始座標可利用[0 0;L 0;L/2 sqrt(3)*L/2;0 0]表示,剛如構成三角形的一線畫。其原圖使用 patch指令為之,得到的結果如下:
- 為使此三角形達到旋轉的目的必須利用座標旋轉的功能。由於必須循序以三個頂點為圓心旋轉。其公式如下:
x'=xcos(theta)+ysin(theta)+x0
y'=-xsin(theta)+ycos(theta)+y0
其中,(x,y)為原來之座標,(x'y')為經過迴轉theta角度後之座標;而(x0,y0)為迴轉的圓心,依序為三角形之三個頂點。然而為配合三角形每轉一圈後仍然回到原來位置,第一點為原點應無問題,第二點及第三點則其起點必須配合調整。迴轉點之座標可用apex表示,若配合其轉動時起點位置之不同,可使用switch case這個功能進行選擇,其值設為ss。
程式之內容如下:輸入參數為L與delt,分別為三角形之邊長與繪點之區隔角度。
function triangle_rot(L,delt)
% Inputs:
% L:length of the side of right triangle
% delt:interval angle for rotation, degrees
% Example: triangle_rot(10)
clf;
triangle=[0 0;L 0;L/2 sqrt(3)*L/2;0 0];%coordinates of triangle
apex=0;%index of origins
patch(triangle(:,1),triangle(:,2),'r');
h=line(triangle(:,1),triangle(:,2),'erasemode','xor');
axis equal;
axis([-L 2*L -L 2*L]);
ss=0;
while 1
apex=apex+1;
switch apex
case 1, ss=0;
case 2, ss=-120;
case 3, ss=120;
case 4, ss=0;apex=1;
end;%the origin of rotation
x0=triangle(apex,1);y0=triangle(apex,2);
for i=0:delt:360
s=ss+i;
ct=cosd(s);st=sind(s);
x=triangle(:,1)*ct+triangle(:,2)*st+x0;
y=-triangle(:,1)*st+triangle(:,2)*ct+y0;
set(h,'xdata',x,'ydata',y)
pause(0.01);
%drawnow
end
end
執行例:
>>triangle_rot(10,10)
(執行結果亦可利用動畫檔處理)
討論:
- 當增加的角度變化時會有如何的結果?如何使其成為函數之輸入參數?
- 當pause(t) 的時間改變時會有何種現象?
心得:
- 由此例中得到的心得如何?可以學到什麼指令?
- 有沒有可以改變撰寫的地方?如何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