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最近時常在尋找些古代工藝科技的東西,這次我找到的是木牛流馬,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後,有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製造了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証這些歷史的習慣。科技和人文沒有結合,造成了不少東西因而失傳了。
書上關於木牛流馬的介紹,是這樣的。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裡,群行者二十裡。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由於缺乏圖形的佐證,因此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有很大的爭論。其中較可靠的說法:一、木牛流馬即為現今所稱的獨輪車;此種主張的人數最多。二、木牛流馬是步行機器;主張此論點的有【南齊書-祖沖之傳】、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政治與謀略觀】與李昉【太平御覽】…等,上述著作皆認為木牛流馬是失傳的古機械。三、木牛是獨輪車、流馬是四輪車。
基本上這樣看起來,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設備,流馬不過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然而大陸那邊有些學者還真的蠻強的,根據書上的描述,真個地復原了木牛流馬。
以下這個是王湔型木牛流馬,他認為四川棧道並不適合獨輪車的行走,因此木牛流馬應是「由連桿構成之步行機器」
當然,後來又有不少人對這個機構做了不少改進,這些網路上都查得到。
而我個人的想法,則是認為,木牛流馬應該只是個板車吧,我覺得沒必要弄得這麼複雜。它應該是有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然後裡面採用一些齒輪機構,曲柄連杆機構。當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杆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運行起來后因其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省力的目的了。
至於有關扭轉牛舌就不能行走的記載,道理應該很簡單,大概裡面有防反轉的棘輪機構吧。最近稍微看了一下機動學課本的最後一章就有談到這種機構,感覺上這種棘輪機構用在這裡應該蠻合理的。我個人是覺得既然這種東西是用在軍事後勤上的,以當時的生產力而言, 理當構造不會那麼複雜才對。不過關於這些歧異還是很多,可能還得有賴於考古學家的研究囉。
給大家看看這個古代的科技智慧,做個參考哩。機構總是由簡單的學起嘛~~~呵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木牛流馬
張貼者: 不留白老人 於 6/11/2007 12:52:00 上午
標籤: 王志豪